中国茶馆也有门派?请泡一盏茶再点开!

发布时间:2022-10-27  作者:茶语网  阅读量:5.44万

茶馆,顾名思义:专门饮茶的场所。历史上也有茶楼、茶亭、茶肆、茶坊、茶寮、茶邸等称谓,来到茶馆,泡上一壶茶,龙门阵开摆,好生惬意。


茶馆文化作为茶文化组成部分,因地域文化而遍地开花,各有千秋。今天,茶语网就为大家盘点中国茶馆的七大派系,看看背后有哪些门道和讲究。


传统四大派系

川派茶馆

川渝茶馆文化,其曾经以水运为主,工人周转的河岸上总有茶铺,摆几把竹椅子喝茶、摆白,因而延续至今。


“头上晴天少,眼前茶馆多”,抛开四川和重庆的“爱恨情仇”不谈,在川渝的老街旧巷居民楼下,不管是茶桌旁的麻将局,还是馆内川剧变脸一整天,随处可见。


以成都为例,[开敞]是成都人喝茶的心理和生理双重需求,坐在竹椅上舒舒服服打个盹,或是在公园看泡茶师傅一次次表演提壶高冲,是经年累月习成的地域特征;而重庆茶馆文化属川派茶分支,没有过于浓重的闲散风情,更像是承载时光记忆的场所,虽然好茶但不至于遍地茶馆,要说具有地域特色的情怀茶馆,交通茶馆倒是不乏为例。(《在网红重庆的市井茶馆,过一个恍如隔世的冬天》点击链接可了解)




茶馆里还有其他营生,采耳的、擦鞋的、按摩的,川渝人饮的不止茶,还有精神上的满足,今天在茶桌上获取了什么信息,又传递了哪些八卦。只要到了川渝地区,不论男女老少,茶馆一坐,那与生俱来的范儿就出来了!


竹靠椅、小方凳、盖碗茶,这是川派茶馆中的经典元素;市井、江湖、烟火气,这是川派茶馆的风格。


京派茶馆

北京茶馆,借老舍先生的话“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”


老北京的茶馆始创于元明、鼎盛于清朝,遍布大街小巷,更多为一个消遣、信息交流的场所,比如:“开书不卖清茶”,每日演述日夜两场评书的“书茶馆”;卖茶又卖酒,兼卖花生米、开花豆的叫做“茶酒馆”;专供各行生意人集会的,名“请茶馆”;举杯可吸茗,伸手可采莲,开在郊外荒村的“野茶馆”等。




发展至今,北京的茶馆类型更具地方特色,大体分为:传统茶馆,例如老舍茶馆、湖广会馆茶楼、天桥乐茶园等,茶馆内多配有莲藕菱角、杏仁豆腐、豌豆黄等京都特产;再就是具现代风格的茶馆,如五福茶艺馆;另有综合风格茶馆,如禅茶类、茶空间类、体验类;面积有大至几百平,也有小到只有几张桌子,有的文化气息浓厚,也有现代科技风满满的共享茶室。


茶馆是北京民众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生活的窗口,茶馆文化亦是京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
手提鸟笼,入座买水,这才是北京老大爷的调调。


杭派茶馆

杭派茶馆多受吴越文化的影响,往往自带[文人墨客]的气质,木质桌椅,悠然评弹,吴侬软语,早就与当地文化、生活融为一体,其中特色鲜明的有杭州茶馆、扬州茶馆、上海茶馆三类,拿最具地域特征的杭州茶馆来说:




大体有都市茶艺馆、旅游区茶馆、农家茶室、社区茶室和主题茶馆园几大系列,又因杭州是龙井茶的生产基地,与茶有着天然的联系,孕育出独具江南风情的茶文化,闲适、雅趣,其中属「西湖双绝」:龙井茶和虎跑水最负盛名


会享受生活,才能去杭州喝茶。


来这里喝茶的最高姿态:西湖边上,一盏清茶,从来佳茗似佳人。


粤派茶馆

和其他派系茶馆相比,粤派茶馆(广东多称“茶楼”)叫作“吃茶”,一碗一碟,一梁一柱,皆是岭南风韵。




上茶楼规矩也很考究,要求“水滚茶靓”,茶的品质要上乘,泡茶的水要滚开,其中还有“三茶两件”之说,以早茶最为热闹,午茶、晚茶偶伴有节目演出,两件则为一盅茶两样点心;即使忙得吹胡子瞪眼,广州人也必须去茶楼坐上几分钟,吃上一碗,各奔西东


哪怕座位满了,服务员也会温柔地一句“唔该啊”,美滋滋的一天自此打开。


“茶中有饭,饭中有茶”,饮茶得闲如是也。


港澳台三大派系

茶馆派系之中国香港

“你吃饭了没?”这是内陆见面常用句式,而在香港,“饮佐茶未?”(也就是你饮茶了没有)才是地道的打招呼。


据史料记载,香港早在1845年已有茶楼开业,供应点心和饭菜给来往的商人,自此开启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,而香港人的饮茶习惯,大多来自老广州的商业文化,饮早茶当早餐“医肚”,下午茶当洽谈“斟生意”,这是饮茶两大乐事。


不过,香港早期也有“有钱上高楼,无钱地下蹲”的俗语,冥冥之中将饮茶场所分出了高低。




发展至今,香港茶餐厅最为人称道。


一个个茶餐厅像是生活的缩影,我们从港剧里便能发现其[温情味]十足,“唔该,一份A餐,一份C餐,多士飞边,加份白饭。”不得不说,这听着还挺潮。


温馨提醒:若是第一次去香港茶餐厅,建议先偷学几句常用的粤语先啦!(或者学会使用倒装句)不然真的会很像警匪片地下接头现场。


茶馆派系之中国台湾

要说台湾茶馆,更多是茶艺馆,因台湾乌龙盛名在外,“功夫茶”引领了多姿多彩的茶艺文化,乌龙茶、紫砂壶,更是书写了无数故事。


而台湾茶艺馆各具风貌,主要包括中国厅堂式、台湾乡土式、庭院式、唐式四种类型,都极其讲究泡茶技艺,有专职“泡茶师”,同时附赠美食、音乐和节目等。




茶艺馆盛行增添许多人文与美学的元素,在台湾,无论是茶空间设计、还是做陶的、卖壶的、抚琴的、做茶服的店,皆有独特风格,家家有茶具,人人皆饮茶


茶馆派系之中国澳门

澳门,是以博彩业而著称全球,茶馆文化却常被忽视。


早期的澳门茶楼是从家庭作业式小型茶寮发展而来的,到19世纪中期才演变成茶楼规模,点心纸、月饼盒、外卖袋,这些和广东一代的饮早茶文化是相辅相成的。


以龙华茶楼为例,在澳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不仅有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史,也是《澳门风云》的取景地,周润发坐过的位子多少有印象了吧。




如果想去探究澳门茶馆文化,建议先去趟澳门茶文化馆,建于卢廉若公园内,重要藏品有19世纪米纸茶画、明清茶具和18、19世纪具澳门本土特色的茶楼、茶庄物品等,不失为探寻的第一站。


写在最后:

茶馆,自古是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,正如话剧《茶馆》幕启处,“几十年前,每城都起码有一处,遛鸟的人们遛够了画眉、黄鸟之后就来歇歇腿,喝喝茶......便都喝碗茶,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”。


我国茶馆文化长盛不衰,其中重要一点:它总是具备高度适应力,活跃在社会变化的浪潮里,生生不息。


撰文/茶语网

图片/部分图片源自大众点评网友截图


参考文献:

左润华 -  《农业考古》 -1991年

王莹 《杭州茶馆业的经营与发展-饮食文化研究》[J]2004(2)

吴旭霞《茶馆闲情·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》

工程科技Ⅰ·一般服务业;《中国食品》,2000年.16期



来源:茶语网

评论(0)评论

分享 客服 评论

暂无评论